今天是:2023年03月26日 星期日 农历:癸卯年 闰二月初五
家校联手,方可造就栋梁之才 丁 洁
所属栏目:家长学校 发布者:肥东尚真花园小学 发布时间:2017-03-02 19:09:12 点击率:11819

   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、封闭的过程,而是开放的、现实的、全方位的社会活动。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:家庭、学校、社会,三个方面不可以替代。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,我们肥东尚真花园小学的老师们,每年都会亲自走进学生家里,和家长做面对面的交流,共同探讨最佳的教育途径,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。
    是的,学生是在学校、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。社会上经常流传这么一句话:“5+2=0”,意思是说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5天的教育,但因为周六周日在家,家长没有约束好管教好,放任自流,加上又接触了社会,受到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,结果把5天在学校的教育白白浪费了,一切又得从零开始了。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: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,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,学校的教学、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。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,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,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。无数事实证明,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    这个寒假,我几近全覆盖地走进了学生的家庭,纵观全局,我发现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,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问题父母。
    一、家庭教育存在误区
     我们是一所私立学校,有部分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,就把孩子送到了我们学校来,因此,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:既然我把孩子交给学校,教育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在学校。比如我们班的陈左研,我从放假开始就不断在联系其家长,但是最终也没能走进他的家里,据了解,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父母就已经离异了,孩子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全托在幼儿园,父亲更是极少关心孩子的冷暖起居,到尚真花园小学上学之后,父亲也是来去匆匆,因此,孩子的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及其糟糕。由于老师的共同努力,上学期,孩子的进步很大,本想趁寒假给孩子打打气,再请求家长的配合,以便孩子能更好更快乐地成长,但是遗憾的是,这个愿望终究没有实现,因此,本学期开学至今,陈左研不仅没有进入状态,而且连上学期养成的好习惯都没有了,一切又得从头再来。
     像这样的家长,在我们学校大有人在。他们没有意识到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,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就是教育者,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没有把自己的素质和教育孩子联系起来,在家庭教育中,常常是关注孩子素质的多,关注自己素质的少;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,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少;指责孩子过错的多,反思自己行为的少,所以就导致了老师教育迟迟不起作用。
     李中华是上学期才转到我们班级来的插班生,刚来的时候连拼音都不会,打架,捣乱无所不能。但由于孩子是住校生,大部分时间和老师在一起,再加上大环境的影响,经过一个学习期的努力,各方面都有所进步。家访开始的时候,我们走进了李中华的家里,才得知,其母亲是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,父亲长年打工,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,而她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衣食住行上面,至于学习和养成教育,完全没有概念,所以才导致孩子种种坏习惯的衍生。借着这次家访的机会,我们给孩子的母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,得到了家长的认可,并承诺,会积极配合老师,不光自己要改进,更要共同关注孩子成长。
    像这样的家长在我们班有不少,还有的家长很明确地表示:我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,其它方面可以忽略不计。通过走访,我们还发现,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,只关心文化素质,不关注道德修养;住校孩子的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身体素质,不关注心理健康;还有就是只注重结果,不注重过程;或者只注重物质投入,不注重情感交流;更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质过高,不注重孩子的实际情况。因此,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,而这,最终也会贻误了孩子的前程。
    通过家访,我和家长们达成了一致意见,教育孩子,从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开始。
     二、家庭教育严重缺位
     我们的家长中,有很大一部分忙于工作,疏于管理孩子;还有的是父母离异,两人无心顾及孩子。还有些孩子的家长和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高,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。
     要把孩子教育好,单靠学校和老师是不够的,只有学校和家庭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,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,避免形成教育真空,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。我们班的张志强,父母都忙于工作,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,从一年级至今,到学校来接送孩子、开家长会,全部是爷爷或者是亲戚,通过家访我了解到,已经上二年级的孩子吃饭还要爷爷奶奶喂,在家无理取闹更是家常便饭,孩子的爸爸也表示很无奈。借着家访,我和孩子的父亲达成了共识:改变孩子从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开始,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,坚决杜绝爷爷奶奶的宠溺。
    像这样的例子不少,那些由祖辈带着的孩子、那些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的孩子,极易形成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为特征;或者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,从而形成胆小怕事、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特征。
     还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,我们把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家长反映,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,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。部分家长坦言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,认为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更重要;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,孩子要教师教,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,与己无关,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、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,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,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,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,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。这种状况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、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联系制度,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,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。
    三、明确家庭教育宗旨
    孩子是社会的未来、家庭的希望,我们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,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那么教育就应该是全方位的,要综合整体去考虑和设计。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,两者之间,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,影响教育效果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: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,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,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。通过和家长的亲密接触,我们很明确地告诉家长: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,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。虽然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,老师是教育的核心,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。但是,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,才能形成教育合力。通过交流,家长们也纷纷表示,愿意全力以赴配合老师的工作。
     四、家校教育要形成合力
    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以孩子为教育主体,相互配合,形成教育合力。家校共育,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,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,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。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,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都是大体一致的。但是,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,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、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,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,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。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,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,正确引导孩子成才,让孩子健康成长,成为有用之人。而电话、信息等就交流平台,虽然有它的便捷性,但缺少了一分感性。没有感情的沟通,是失败的。唯有面对面的沟通,才更有可能达成共识。
     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,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,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,教育才能有成效。学校与家庭若在学生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,就会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,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。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,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。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因此我们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。肥东尚真花园小学的大家访之路,依然任重而道远。